2022-12-14 文化艺术
书画家应是人民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4日

赵铁信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要求文艺家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和“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因此,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家,特别是书画家应当是人民的艺术家。当好人民艺术家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此问题应当真正明确和高度重视。要当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民艺术家并非容易之事,必须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首先要站在人民立场,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

书画家要心向人民、情系人民,扎根人民,对人民大众有深厚的感情。真正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就是文艺家服务的直接对象。要为人民抒情、为人民讴歌、为人民创作、为人民奉献。人民是书画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的书画家永远会受到人民的尊重和喜爱。倘若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远离人民,人民就会把你甩在后边,你的作品不会有任何生命力。但也有的书画家却认为,人民大多数不懂书画,不会审美,面向人民创作会降低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是低估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长青。”“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至理名言,书画家必须铭记心中。

二、要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书画家要成为人民的艺术家必须创作出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符合人民的审美要求,反映人民的美好愿望、讴歌人民的斗争生活,展示人民的精神风貌。书画家的作品要面向人民,为人民所认可、所喜爱、所接受。有的书画家不赞成“雅俗共赏”,说“雅俗不能共赏,不能共存”主张把雅俗截然分开。此认识是站不住脚的,主张是不可行的。雅俗共赏是文化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和艺术规律,是我国自古以来文艺创作的优良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文艺史就是一部雅俗共赏史。汉乐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大多文艺作品都是雅俗共赏、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幼儿园的小孩儿都喜欢背诵唐宋诗词,目不识丁的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喜欢听三国演义故事、水浒传故事、西游记故事。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大画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张择端、赵孟頫、黄公望、董其昌、文征明、王铎、石涛、八大、郑板桥及现当代张大千、齐白石、启功等等名家的书画作品都是雅俗共赏的,都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所赞赏。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叫得响,传得开,才有闻名中外的社会影响。雅俗共赏的“雅”和“俗”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雅”是阳春白雪,是文雅、高雅和典雅、。“俗”是下里巴人,是通俗,是深入浅出,易懂、易识,明白晓畅,而绝不是庸俗、低俗、媚俗、卑俗和浅薄。古今许多优秀文艺作品都是俗中寓雅、雅中含俗,既为专家学者所认可,又为人民大众所喜爱。雅与俗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黄庭坚提出‘以俗为雅’。雅是俗的极致,俗也是雅的极致。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都是千锤百炼的产物。王安石说的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凡是能创作出雅俗共赏优秀作品的文艺家可以说都是高手和能手。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诗人、剧作家、老部长贺敬之同志在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现为大众文化学会)成立大会上明确指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是高层次的不是低层次的审美境界,是我们应当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美学原则”。这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是普遍的、永久的。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谈《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一文中说:“人类第一流作家的文学或艺术,多半是所谓‘雅俗共赏’的......这也就是说,它们具有相当的‘通俗性’。不过它们的的通俗性并不妨碍它们本身价值的伟大和风格的高尚,境界的深邃和思想的精微。”“常人的立场又不就等于‘外行’,它只是一种天真的,自然的,朴质的,健康的的,并不一定浅薄的对于文艺鉴赏的口味与态度。”“他们是古今一切文艺的最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文艺创作家往往虽看不起他们,但他自己的作品之能传布与保存还靠这无名的大众。”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常人”就是指广大的普通人即人民大众。宗白华先生讲的很深刻、很到位。实践证明,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是最有观众、最有读者、最能产生广大社会影响、最能传之久远的。当今的书画家应积极主动地努力多多创作为人民大众所雅俗共赏的优秀书画作品。

近几十年来,在书画创作实践中,一个与人民大众的欣赏直接有关的问题就是书画的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怎么创新、往哪里创新、创什么样的新,确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书画的创新不能是无根脉、无方向、无目的、无对象随心所欲的创新。书画的创新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必须植根于书画的优秀传统,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要把人民认可不认可、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放在首位。人民并不保守,也很喜欢创新的东西。但创新必须是新而优、新而美、新而好的东西。好的东西有新有旧,但新的、旧的不一定全是好的。凡是那些脱离优秀传统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胡写乱画的、狂怪丑陋的、野狐禅之类的东西人民是不会喜欢的。凡是那些植根传统、跟随时代、优质精美、雅俗共赏、推陈出新的书画作品永远会受到人民的喜爱,永远会具有世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赵孟頫、王铎、齐白石、启功等大书画家的作品不就是如此吗?

三、不当市场的奴隶,对人民多多奉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书画是可以进入市场的,但人民书画家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人民立场,不能以书画追逐名利,把书画当成“摇钱树”,把书画机构当成名利场而发财致富。搞书画的根本目的和初衷应十分明确。不能是手拿一枝笔,脚踏名利场,两眼盯着钱。如若这样那就没有半点人民艺术家的味道了。《菜根谭》里有句名言:“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我们绝不能让纯洁高雅的书画变质变味。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对此告诫,书画家必须牢记。人民艺术家是灵魂工程师,是精神文明建设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格外珍惜这块金字招牌。

人民艺术家不当市场的奴隶,要多讲点奉献,多一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参加点社会公益活动,无私地为人民多提供优质精美的书画作品。这样不仅会受到人民的尊重和欢迎,还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要无偿为学校、博物馆、艺术馆、幼儿园、老年公寓、烈士陵园等题写牌匾和创作书画作品,春节期间要下基层写春联、送“福”字,特别是还要积极参与国家那些抗震、抗洪、抗疫斗争的公益活动。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人民哺育了我们、社会扶持了我们,我们书画家应当回报党和国家、回报人民和社会。人民书画家应当永远为人民服务。

四、要以人民为师,虚心接受人民的评判

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作品的评判者。你的作品好不好、美不美、你是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必须由人民来评判,由人民说了算。马克思说的好:“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人民也同样是书画家的“唯一”判断者。人民是书画作品最公道、最合格、最权威的判断者。千万不要认为,我是艺术家人民审美水平不如自己高。书画家在人民面前永远是小学生。时常要多听听人民的呼声和反映。人民既是书画作品的欣赏者又是评判者。当书画作品进入社会后,特别是悬挂在高高的门楼、宽阔的大厅和机关学校后,千万人欣赏、评判,点赞声、批评声会接连不断。要经得起批评,不怕批评。虚心听取和接受人民的各种评判,是大有益处的。记得二十年前我请身居在西安的著名书法家石宪章先生为我们县一座办公大楼题写了一幅牌匾。石宪章的书法出自颜体,雄强、博大,气势夺人,挂在高高的大楼上好不气派,令人称颂。石宪章先生而后给我打电话,要我认真听听大家的反映和批评,特别是大家不满意的地方一定告诉他,他及时改进和提高。你再看看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出版的书法作品集时常是写着“启功求教。”像启功这样的大书法家还需要向谁求教呢?启功还是想向人民求教。实践证明,越是艺术水平高的、书画成就大的、学问深的人越是谦虚谨慎、海纳百川。还是老子《道德经》中说的好:“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战鼓在催征,人民在期盼。愿我们的书画家都成为人民的艺术家、不辜负美好时代和伟大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要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艺术家。